道真自治县林业局:党建“引擎”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欢迎进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道真自治县林业局:党建“引擎”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 字体
  •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

近年来,道真自治县林业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工作举措,突出做好“增绿、护绿、用绿、活绿”文章,用党建“引擎”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切实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使全县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更加坚实。



厚植生态优势“增绿”

追绿步伐,道真从未停歇。目前,全县林地面积22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61.58%……持续增长的数字背后,是人们日益充实的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



近年来,道真自治县林业局以“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示范县”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山上山下、城市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加快构建“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岸景观化”格局,推动全县林业资源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为了让道真不仅绿起来、还要美起来,道真自治县林业局以“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以道路、水系为框架支撑,紧扣“双碳”目标,持续“增绿”扩总量,统筹推进扩大森林面积和提升森林质量,一体推进植被恢复、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等工程。科学开展造林绿化,因地制宜将乡土树种、经济树种、风景树种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林带续绿、路边铺绿、河边植绿,着力提升森林覆盖率,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今年以来,完成营造林2.5万亩,推进国储林项目落地实施2.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1%以上,基本实现从“绿起来”到“美起来”转变。

守牢生态底线“护绿”

三分造,七分管,植绿可贵,护绿更可贵。自林长制推行以来,道真自治县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自觉担任林长,成为本地森林资源的“大管家”。全县各级通过划定责任区域,落实工作职责,紧紧围绕“森林扩面、林分提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总目标,建立“党政同责、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森林管护新机制,形成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护绿”组织体系新格局。

2024年,针对林业生态保护,道真自治林业局先后组织开展森林督查和制止林木滥采滥伐等专项行动,并联合多个部门和单位建立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力度,形成打击防范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合力。以“林长制”为总抓手,全面推进智慧林业建设,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手段,构建林业监测系统平台,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工程,2024年,落实天然林管护面积160万亩,聘请生态护林员1153名,林管员、国有林护林员57名,真正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让林业保护发展有了坚实的制度“靠山”,进一步筑牢区域森林生态安全屏障。

做优生态产业“用绿”

逐绿而行的路上,更要点绿成金。只有写好“生态富民”文章,最大限度让“沉睡”的绿色资产活跃起来,才能实现“绿色颜值”和“绿色产值”双丰收。

道真自治县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道真自治县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各乡(镇、街道)充分依托区域森林资源优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在扩规模、提质量、强品牌、育龙头、拓市场、增效益上下足功夫,推进全县林业产业经济多元化融合发展。坚持示范带动,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茶、林禽、林牧、林蜂等林下经济。2024年,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达31.8万余亩、产值10.55亿余元,带动10553名群众增收,实现绿色产业转型提速,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

释放生态红利“活绿”

围绕“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示范县”建设,道真自治县林业局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充分依托森林资源禀赋,创建县级森林康养基地6个,创建森林小镇2个、森林村寨4个、森林人家45家,建成森林康养步道120公里以上。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森林+康养”“森林+民宿”“森林+产业”和“森林+体旅”文章,建成中国傩城景区、红关垭森林公园、十二盆山地公园、石门天乡等康养旅游综合体,培育大塘村、浣溪村、文家坝村、群乐村、鹰咀村、塘村村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康养旅游村寨,打造黔北大峡谷、凌霄河漂流等2个以“漂流+山地运动+峡谷观光+避暑露营”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项目。


关键字: